首 页 | 本会介绍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慈善功德会 | 本会期刊 | 佛教天地 | 一日禅语 | 国学讲堂 | 明州史话 | 养生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讲堂 > 国学书苑
人文奥运的思想渊源及影响
发布日期:2012-12-10  编辑: 作者: 宁波市佛教协会   浏览:次  改变字体:
“人文奥运”,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既涉及体育伦理的问题,也涉及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问题。这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补和建设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奥林匹克精神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创造了古代奥运会,古代奥运会追求的理想和丰富多彩的竞赛方式,表达出对善与美的追求。它强调形体的健与美,这种健与美不仅是指体魄强健,而且指精神健全,身心和谐发展。奥运会的优胜者被视为善与美的典范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古代奥运会所表达出的体育理念,带有古希腊人文思想的印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创立的,“更高、更快、更强”是它的宗旨。通过身心全面训练的特定方式,把古代奥运会追求形体的健与美推向更高水平。通过体育运动的对抗,展示人类共同的体育理念。这种展示是不同民族之间一场人性的对话。因而,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比赛的盛会,也是人类文化交流的盛会。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竭力主张,奥林匹克运动应教导人们通过体育竞赛促进人的心理、身体及精神的锻炼而达到个人的最佳境界。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宗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奥林匹克运动始终追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服务。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体现着人性关怀。因此,我们说,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所带动的奥林匹克运动已不单纯是一种体育活动,而是展示人类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它所宣扬的和平、友爱、平等、尊重、理解、拼搏等思想,已超越了体育本身的范围,成为人类对人性关怀的要求。

  奥林匹克运动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古希腊文明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奥林匹克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最初对于人文精神的认识就是从“身”与“心”两个方面认识的。“身”含形体的健壮与俊美。因而,在荷马时代,人们为了追求形体的俊美,休闲时,常常在体育场锻炼。基于这样的人文理念产生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最初的人文追求。希腊城邦制建立以后,开始强调教育。对于希腊人来说,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所谓教化,是给予人一种更完善的人格,更高更美的情操。受这种人文思想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强调教育。文艺复兴运动,西方人文思想强调理性,即把精神的、灵魂的、理性的真、善、美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古希腊文明和与之承接的古罗马文明中的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源泉,是奥林匹克精神人文思想的渊源。人文奥运口号的提出,是中国北京对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思想的深刻把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中国作为有5000多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为什么能够接受明显带有西方人文思想的奥林匹克运动呢?这是因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虽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也有相通之处,奥林匹克运动虽然带有浓郁的西方人文色彩,但是它的“更高、更快、更强”,追求人精神的最佳境界的思想,与中国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思想是一致的,中国人文思想中蕴含的民本思想及和平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些相通之处,使中国能够接受奥林匹克精神,并加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之中。

  北京之所以能提出人文奥运的口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中国的人文思想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人文精神就已萌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文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经典《孟子》、《大学》、《中庸》、《论语》,以及《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是对儒家思想与中国人文精神的系统而又完整的阐述。当然,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对中国的人文精神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以及自身道德与欲望的关系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而它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或是将来,都为人们或将为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多方面的问题提供智慧和理论依据。

  当人们步入现代社会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20世纪,世界已出现“发展性危机”,即现代化的危机。这是因为现代发展严重失衡与过度开发引起的。20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渐渐地,人们偏向于自然科学,以为自然科学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因素。工具理性的泛滥,人文科学渐渐失去了为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终极价值的作用。人文的失落,使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协调,20世纪下半叶世界出现了大气污染、森林破坏与耕地缩减、淡水与海洋污染、能源危机、全球变暖等等。这种现代生态失衡现象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的结果。这种结果随着现代经济GNP的增长而加剧。人类自以为骄傲的征服自然的行为正在受到自然的惩罚。这种不协调,工业理性无法给予回答和匡正。人类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尴尬再一次证明人类的前途不单是由科学来决定的。我们承认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化工具,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就不会有18世纪的工业文明,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今天所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但是科学技术只能解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问题,如何改造世界,工具的理性不能给予回答,只有人文的理性,才能给予提供。人类在饱尝失去人文精神的苦果后,终于醒悟到人文精神的重要。经济学大师哈耶克曾说过:“当自然科学家急于尝试将其专业思维习惯应用于考虑社会问题时,却常常不可避免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科学只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而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还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撑。与全球性生态危机同步增长的是全球性的精神危机。社会的发展从来就离不开对人文科学的依赖。因为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物质的基础,也需要精神的支撑。没有精神追求的社会,富有也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因为在没有精神追求的社会,人们在利益的角逐中,没有理性、公正、博爱,只有对金钱赤裸裸地追逐。自人类产生以来,其精神世界的所有问题,只能依赖于人文科学作出解释,因为科学技术不产生伦理道德,工具理性不能代替价值理性。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全球性的精神危机呼唤着人文科学。

  “天人合一”思想是内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是讲人与大自然的合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正确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对于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匡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种种弊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有积极意义的路径是有帮助的。“天人合一”思想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北京提出人文奥运,在人文奥运的人文理念上自然就带有中国这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是因为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西方文化主张征服自然,对大自然暴烈索取,东方文化主张同大自然交朋友,“和平共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东方文化这种主张在哲学上的凝炼表述。从古至今,东方的一些宗教都表现出人与自然为一整体的思想。比如佛教,反对杀牲,反对肉食。文学作品也有很多表现这样的思想的,比如对鸟兽表示同情的著名诗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对鸟兽所表现出的怜悯和同情,正是“天人合一”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东西方在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如此不同,因而中国北京所提出的人文奥运是在继承奥林匹克运动所包容的人文思想的同时,吸纳了东方文化中人文思想的合理成分,更具时代性和完整性。

  人文奥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提出来,不仅仅反映了人类对以往教训的记取,而且大有弘扬人文精神之意。因而,人文奥运产生的意义,不只是成功地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而且,也是重建社会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精神在社会的回归。这样来说,人文奥运拓展了蕴涵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思想的适用范围,从社会更广阔的层面上提出了人文的问题。这是有据为证的。人文奥运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为基础,就包含有生态环境、高科技发展的问题。不论是生态环境还是高新科学技术的运用,都是以人的发展和为人服务为中心的。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到,人文奥运突破了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理念的适用范围,在人文内涵上有所丰富和发展。

  那么,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带来什么呢?奥林匹克运动虽然从一开始就包涵着人文思想,然而自觉地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当属中国北京。人文奥运不仅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同时也为弘扬与发展奥林匹克精神提供了一个平台。由于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西方,因而奥林匹克运动不论在运动的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带有西方人文精神的明显特征。如果仅仅是特征还好,问题是,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思想基本上是西方的人文思想。奥林匹克运动是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它所包容的人文思想不应该仅仅是西方的。如何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正是北京提出“人文奥运”的意义所在。

  东方与西方的人文精神由于源自不同的母体文化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东方的人文思想,这种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集体主义的。而西方的人文思想强调的是个体。打一个比喻来说,人文思想“以人为本”的人,东方的理解是一个大写的人(集体),西方的理解是一个小写的人(个体)。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上,东西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东方,人与人的关系突出“礼”的观念,而西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东方,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被完全融入社会之中,而西方,个人的行为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成为超越社会的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东方重集体,西方重个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东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即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

  东方与西方人文精神体系都各自具有优势与弊端,需要加以优势互补的整合。人文奥运进一步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色彩,使源于西方人文思想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东方人文思想在中国大地实现碰撞、交融。这种整合既不是让西方人文精神让位于东方人文精神,也不是东方人文精神转变为西方人文精神,而是将双方的人文精神的优长之处提炼出来,将其存在的糟粕之处剔除出去,优化各个民族的人文思想,同时使不同文明中的人文思想的合理内核,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财富,只有达到这种整合,才能使奥林匹克精神更好地体现人文的思想内涵。

  人文奥运除含有丰富的人文理念之外,还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全球性的体育运动,也是全球性的文化活动。这个文化活动是跨民族、跨地区、跨制度的全球性的活动,因而应该是一个多元文化、多样文化活动。但是,由于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一直以欧洲文化为主流,虽然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参与进来,然而,并未形成多样文化平等交流的局面,西方文化仍占有主导地位。文化奥运,所存在的文化的单一性与全球性文化活动要求的多样性不相匹配。国际奥委会于2000年提出“奥林匹克运动所推崇的绝不是一种标准的现代化或文化的单一化、更非欧洲化或西方化,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须是多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

  “多文化”不仅含有“多样”也含有“多元”。“跨文化”是指跨地区的文化,不仅仅是举办地的文化,而是全人类的文化。“多文化”与“跨文化”相比,“多文化”需要做一些解释。“多样”当然是指多种多样,“多元”是指哪些文化,又该如何理解呢?季羡林先生曾对世界文化体系有过这样的论述:“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已形成了四个文化体系:一、中国文化;二、印度文化;三、从古代希伯来起经过古代埃及、巴比伦以至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闪族文化;四、肇始于古代希腊、罗马的西方文化。这四个文化体系又可以划分为两大文化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前三者属于东方文化,第四者属于西方文化。”

  季先生对世界文化的分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多元化的“多”主要指东西方文化。那么要实现国际奥委会2000年所提出的“多文化”的目标,就要扩大东方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影响。中国是东方文化的发祥地,北京是六朝古都,蕴含着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人文奥运以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和东方文化的魅力为主要内容,就会加强世界对东方文化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的生命在于创造。多文化的交流必将大大提高文化的创造力。因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将推进奥运文化的世界进程,而且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以及世界上其他文化在奥运文化中的共存与互补,必将丰富奥运文化,使它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得到蓬勃的发展。

  人文奥运不仅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也存在重要意义。人文奥运将人文与举世瞩目的奥运会相提并论,表明人文在社会的地位出现了新的转机,这种转机,是人类对人文价值认识的回升,对人文科学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认同。《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在战略方针中明确提出,以教育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全体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而且要把举办奥运会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克服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善中外语言交流环境,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各行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举办奥运会创造团结、稳定、向上、祥和的文明环境。

  人文科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处在分离与对立的状态,人文科学的价值并未得以充分实现。20世纪以来,人们试图填平两种文化的鸿沟,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然而由于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因此人们尚未普遍认识科学与人文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是人类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文奥运”的提出使奥林匹克运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研究落实人文奥运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人文科学。那么,随着人文奥运研究和实践的深入,社会对人文科学的认同性就会有所提高,进而促进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奥运的实现过程是人文科学的普及过程。全社会所有层面在参与人文奥运实现的过程中,用一系列手段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实施。这些活动都是一些包括理想、精神、境界、信念、意志的活动,作用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从而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产生影响。依照新的教育观,人文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技术价值,能够给人以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理想、兴趣、激情、创造力和原动力,有利于培养各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人文奥运所创造出的浓郁的人文环境将有利于人们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审美艺术诸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当然,人文奥运对于举办城市北京来说,也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人文奥运在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认识与交流的同时,将把世界文化的底蕴更深地引进中国,把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于世界,实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交流。人文奥运的理念要求2008年奥运会是以人为本的奥运会、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奥运会、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奥运会。“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于2008年奥运会的实际运行中,不仅将造福于运动员和奥运会的各项活动,而且奥运会所留下的资源也将造福于广大市民。2008年奥运会将成为歌颂人、尊重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舞台。这些举措将促进“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发扬光大。

  2008年奥运会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是通过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实现的。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因而,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人们在这块神秘、奇特的土地上,能够领略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很重要的在于促进人们对东方文化的认识,因为长久以来西方文化在世界处于强权状态,东方文化处于劣势,东方文化的悠久与灿烂没有在世界得到展示与弘扬。展示中国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西方了解东方,搭建了又一个平台。这一平台将改变一百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不平等。这一改变,也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教育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与教育的结合,不仅将增加北京市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了解,也将使广大市民在参与筹备奥运会中受到精神层面上的教育,促进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人文奥运对北京未来的发展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用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新北京、新奥运”。

  ●人文奥运理念的灵魂是和谐

  “人文奥运”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口号中的核心和灵魂。关于其内涵,专家有大致接近的看法:“人文奥运”是文化的奥运,它体现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拓与发展;“人文奥运”是人本的奥运,它以人为本,关注人、热爱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人文奥运”是人民的奥运,它蕴含着以民为本、全民奥运、全民健身的内涵。2004年,不少学者对人文奥运理念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把“和谐”思想界定为人文奥运的灵魂。因为,一方面,“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中华文明传统有深厚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和谐的思想,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人文奥运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人文奥运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一直是今年召开的几次有关奥运会的大型学术研讨会的关注热点。有学者认为:文化经济正成为世界新经济的一个基本形态,谈奥运,就不能不谈奥运文化经济问题。奥运产业就是以创意为核心,以体验为基础,以注意力为目标的文化产业,是依托当代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文化实践方式。在许多学者看来,人文奥运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理念,而且是以它为核心的一套整体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将奥运与北京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将奥运与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等结合起来统筹思考。人文奥运是一个有着巨大生成力、多维度多层次的创新理念,与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人文奥运如何与北京历史文化相结合

  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人文奥运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人文奥运理念与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是本年度人文奥运研究及实践的又一大热点。

  正如罗格先生祝辞所说:北京奥组委提出的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

  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为了建造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的梦想,

  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

  表达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寓意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

  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色。两个“One”形成优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后呼应,整句口号简洁、响亮,寓意深远,既易记上口,又便于传播。中文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中将“One”用“同一”表达,使“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主题更加突出。

  口号揭秘 英文口号比中文早出炉

  历经半年努力,上万人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昨天终于问世。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口号虽然简练,其诞生的过程却并不简单。“如何以简洁、富于情感色彩与亲和力的方式实现对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的传播?如何使之被世界普遍接受?如何真正体现本届奥运会的精神?”

  一个月征来21万个口号

  奥运会主题口号与会徽、吉祥物等一样,是近二十年来历届奥运会的形象核心和重要标志。

  去年12月27日,北京奥组委宣布:2005年1月1日起,面向全球征集北京奥运会的中英文口号,截止时间是1月31日。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闻发布会当日,尽管征集活动还没正式开始,不少海内外热心人就发来了400多条应征口号。

  截至1月31日17时31分,北京奥组委共收到应征信件20161封,其中电子邮件10123封,邮寄信件10038封,应征口号总数达21万个。应征的电子邮件数量太多,用于口号征集的电脑信箱两次被“挤爆”。为了统计和整理这么多应征口号,北京军区某部女子通讯连紧急“受命”前来承担拆信、登记和打印工作。

  应征信件范围涵盖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还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古巴、挪威、巴西等国家。应征口号除中、英文外,还有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种。

  21万个最终浓缩成百余

  北京奥组委在公开征集奥运主题口号的同时,邀请文化学者、体育专家、艺术名人、传媒专家等举办了多次研讨会,请专家为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的征集工作出谋划策。

  一家国际知名的顾问咨询公司自发在全球66个国家就北京奥运会的口号进行了调查,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定量分析报告,很快送达北京奥组委。调查显示,众多的外国人对北京奥运会充满向往,认为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应使用全球比较通用的英文口号,以便外国人理解。

  有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对21万个口号进行筛选。春节前选出800个口号。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和为贵”“四海一家”“同一世界、共创未来”“传承文明、和谐共赢”等浓缩了应征作品精华的100余个备选中英文口号浮现出来。

  英文口号先于中文出炉

  围绕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核心价值,以及“追求和谐发展、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与世界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形象目标,评选委员会进一步将参选口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核心词语逐一论证。

  和谐,一个非常亚洲的概念,比如中国哲学提到的阴与阳,有力表现了团结的主题;但缺点是英文哈harmony力量较弱,无法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比拟。

  梦想Dream,代表积极乐观,是个与奥林匹克有强烈关联的概念,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理想。

  一家One World,一个全球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情感力量所在——通过体育促进团结与和平,令世界欣喜地看到中国愿意拥抱世界。

  奥运olympics,有感召力,但国际奥委会对在口号中直接使用实行严格限制。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告诉记者:集体的智慧最终碰撞出炫目的火花,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率先“出炉”,这与北京申奥口号的诞生历程极为相似。6月5日,北京奥组委第五十四次执委会上,委员们反复推敲了直译和意译的几种中文口号,最终确定“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文主题口号,同时也是北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综合新华社电

  专家称赞 言语简单立意甚高

  它的最大特色是突破了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局限,从全球的视野,提出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同时,它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如“天人合一”、“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等和谐发展的思想,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口号。

  ——国际奥委会委员、北京奥组委顾问何振梁

  这个主题口号没有单独强调中国,而是表现了世界融合的概念,立意较高。

  ——雅典奥运会火炬接力项目负责人戴恩·佩奇

  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好的,这个主题口号就具有这样的特性,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出对人的关注和热爱。

  ——中国人民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 金元浦

  “新北京、新奥运” 圆满完成历史使命

  26日,随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的诞生,北京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退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国学的思辨
下一篇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看“人定胜天”的本意
版权所有:宁波市佛教协会 地址:解放南路12-14 电话:0574-87304414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版本 网站访问总次数:人次

浙ICP备12045262号 技术支持:宁波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