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培养文明用餐习惯,杜绝餐桌上的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助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我会向全市佛教徒发出倡议——知福惜福 光盘行动 。 知福惜福在佛教界渊源长久 1、佛教中的教义教规蕴涵了众多“知福惜福”的公案教义。佛教的清规戒律中写道:“三衣一钵,粪扫衣百衲衣,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沙弥十戒威仪要录》和《四分律》亦规定:吃饭时若将饭粒掉于地下,捡起集中用于施予禽鸟,或遇饭中有谷,应去皮食之,或集中喂鸟;僧人不能睡坐高广华丽大床;卧具未及6年不能舍去而更新等。 2、佛教也常用“因缘果报”来敦促和警醒世人“知福惜福”。佛陀教导比丘将食物视为“药”,只是以食物来治疗饥病,滋养色身,长养慧命,不可恣意贪食。明朝莲池大师所著的《沙弥律义要略》提到“必也知违佛制,生大惭愧,念饿鬼苦,长行悲济,不多食、不美食、不安意食”,说明了僧人药食(晚饭)时,须心存警惕,具足惭愧和慈悲。 3、历代高僧大德都注重以身作则,知福惜福,反对铺张浪费。“享福即消福,多结善缘,广种福田”是佛家进德之嘉言。因此,须节俭自律、乐善好施、修福完善暇满人身。近代印光大师、弘一大师都特别注重节俭惜福之道。弘一大师说“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印光大师则一粟一丝皆不浪费,见弟子中有浪费者以斥问“你有多大的福?”来教导弟子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