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本会介绍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慈善功德会 | 本会期刊 | 佛教天地 | 一日禅语 | 国学讲堂 | 明州史话 | 养生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明州史话 > 对外交往
宁波佛教的对外交流--宋代
发布日期:2012-12-11  编辑: 作者: 宁波市佛教协会   浏览:次  改变字体: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为彻底扭转唐末五代以来君弱臣强、军阀混战而导致政权频繁更替的局面,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在文化领域,则推行“右文”政策,推崇儒学,兼隆佛、道,从而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对外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的明州凭藉其发达的佛教文化与特殊的地理条件,成为日中、日韩佛教文化交流的主要窗口和纽带。

一、明州与日本的佛教交往

在北宋来华日僧中,据木宫泰彦统计,在史籍中提及的就有20余人。其中与宁波有关系的首推奝然。奝然出生于藤原氏,幼时入东大寺为僧,随从该寺东南院的观理学习三论,还从石山寺元杲习密教,升至大法位。圆融天皇永观元年(983,宋太平兴国八年)八月,他率成算、祚一、嘉因等搭乘台州商人陈仁爽的船只来宋,其上岸落脚地便在今天宁波市南面靠近三门湾的宁海县白峤白水庵。奝然入宋的目的是为了修行和巡礼佛迹。抵宋后,受到了太宗皇帝的召见,并呈献铜器十余件,《职员令》、《王年代纪》各1卷,及郑氏注《孝经》1卷、越王贞《孝经新义》第十五1卷。奝然虽不会讲华语,但能与宋人笔谈。在中国,他历访开封大小寺院,巡礼天台山国清寺朝拜智者大师的真身堂,到扬州龙兴寺朝拜佛牙,上五台山礼文殊菩萨,还参拜了洛阳、龙门等地的佛迹。奝然留宋凡四年,于太宗雍熙三年(986,花山天皇宽和二年)七月搭乘宁海商人郑仁德船循原航路归国。回国时,携去太宗所赐宋版《大藏经》、新译佛经286卷、十六罗汉画像及模刻于启圣禅院的旃檀释迦瑞像。其中十六罗汉像、旃檀释迦像现存于京都嵯峨山清凉寺。奝然回国后的第二年,即一条天皇永延二年(988,宋端拱元年)二月,又派弟子嘉因搭乘郑仁德的返航船来宋,任务是到五台山举办施财供养、访求新译经本,并随带奝然的信件及佛经、琥珀等谢礼送给宋廷。因白水庵与奝然、嘉因等日僧缘由,淳化元年(990),礼部侍郎王化基奏准朝廷赐名寿宁寺。至道元年(995),宋太宗遣内侍斐俞赏赐寿宁寺御书30轴。寿宁寺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一条天皇长保五年(1003,宋咸平六年)八月,源信僧都弟子、东山寺僧寂照率元灯、念救、觉因等8人从肥前出发,九月抵达明州。次年,他到达开封晋谒真宗皇帝,呈献无量寿佛像、金字《法华经》及水晶等物品。寂照“不晓华语,然识文字,缮写甚妙,凡问答并以笔札”,宋帝赠其“圆通大师”之号,并赐紫方袍(《宋史·日本传》)。后寂照游历天台山,访明州延庆寺名僧知礼,求教源信所托关于天台宗疑问二十七条,得知礼《问目二十七条答释》。在完成了其师的嘱托后,寂照遣随从弟子带御赐物品及知礼的答释归国,自己则在中国官员丁谓的劝说下,留住在苏州吴门寺。据《杨文公谈苑》载,在苏州,他“持戒律精至,通内外学,三吴道俗以归向”,为当地人所敬重。仁宗景祐元年(1034),圆寂于杭州清凉山麓,临终留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思乡诗》:“乡心日边断,归程海面遥。秋潮吟里落,霜叶定中飘。为爱华风好,扶桑梦自消。”

继寂照不久,约于一条天皇长元(1028—1036,宋天圣年间)初入宋的还有僧绍良。据《释门正统》第二载:源信在得到知礼《问目二十七条答释》后,又遣绍良等两人携金字《法华经》,专程到明州,求法于知礼法嗣广智。绍良在明州求学三年,道业大成,回国弘扬天台宗。其本人也因此被列入广智的法嗣。

后三条天皇延久四年(1072,宋熙宁五年)三月,大云寺僧成寻率弟子赖缘、快宗、圣秀等七人携佛经、土产品,乘坐宋商孙忠的船只到明州,参拜了天台山、五台山等圣地,并得到了神宗皇帝的召见。次年十月,他遣弟子带着神宗致日本朝廷的国书和赠物取道明州回国,本人则与寂照一样,留在了中国。九年后,示寂于开封开宝寺。

南宋时期,随着日宋间商船往返的趋于频繁,搭乘商船来宋的日僧明显增多,据木宫氏统计,不下百余人。与北宋时期的入宋僧相较,这一时期的日僧除了到中国大陆巡礼佛迹外,更多的出于传习律宗、学习中国禅宗而入宋的。而日本当政者为了适应武士阶层兴起,重新整合文化的需要,积极推行开放政策,为文化交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在日本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化移植期。由于这一时期中国北方为金国(金亡后归蒙元)占据,日宋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而明州的育王寺、天童寺、雪窦寺、景福律寺、瑞岩寺等名刹成为日僧向往的佛教圣地。在众多的入宋日僧中,与明州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重源、荣西、俊芿、道元、圆尔辨圆、闻阳湛海等。

重源号俊乘坊,初于醍醐寺习密教,后随法然研净土教。六条天皇仁安二年(1167,宋乾道三年)首次入宋,在朝拜天台山、阿育王山后,于次年九月带回宋版《大藏经》等许多佛教经典以及净土五祖像、十六幅唐版十六罗汉像和为数不少的佛具、佛画等。其中净土五祖像至今仍保存于洛西嵯峨的二尊院内。此后,他又两度入宋,耽留于阿育王寺,专门学习中国的建筑。期间,他设法从日本周防国运去大批优质木材帮助营造育王寺的舍利殿。回国后,他负责重建奈良东大寺。当时,他从中国运去大批漆、丹彩和石料等,并特地邀请许多中国工匠前往,其中包括明州著名铸造师陈和卿。经过七个月的努力,使卢舍那大佛重现光辉。通过东大寺的重建,日本培养了一批建筑工匠。重源本人也被认为是把中国天竺式建筑传入日本的第一人。(插图42)

明庵荣西,俗姓贺阳,备中吉备郡人。幼从父学佛,十四岁从安养寺静心法师落发。十九岁时到比睿山就有辩师学天台教义,旋去伯耆学密宗。后复还比睿山精研藏经。六条天皇仁安三年(1168,宋乾道四年)四月,他搭乘宋商船只入明州,先后参拜了阿育王山、天台山。同年九月,荣西回国,带回天台新章疏30余部60卷。后鸟羽天皇文治三年(1187,宋淳熙十四年),他再度入宋,原计划赴印度巡礼佛迹,因未获宋廷许可,遂前往天台山万年寺谒虚庵怀敞大师,并献《谒师诗》一首:“海外精蓝特特来,青山迎我笑颜开。三生未朽梅花骨,石上寻思扫绿苔。”表达求道决心,因而得以入室虚庵门下。淳熙十六年(1189),虚庵移主明州天童寺,荣西随侍移居,终于继承了临济禅正宗法脉,得宋廷“千光法师”之赐号。光宗绍熙二年(1191)搭宋商杨三纲船返回日本。绍熙四年(1193,后鸟羽天皇建久四年)为报答“摄受之恩”,荣西派人从日本运来木材帮助虚庵营造天童寺千佛阁。荣西在日积极传播禅宗,先后在博多修建圣福寺,在京都创建建仁寺,在镰仓建寿福寺等宋式禅寺。他所宣扬的“三界惟心”、“心外无法”,显然继承了中国禅宗的宗旨,但同时他又继承了最澄和空海的“护国主义”思想,如在《兴禅护国论》中,他明确指出其说“专为护国家利众生”而立。把中国的禅宗理论加以发挥。由此可见,荣西融汇天台宗、密宗、禅宗于一体,从而形成了日本禅宗自身的特点,故被尊为日本临济宗创始人。另外,荣西第一次归国时,从中国带回茶种,并亲自在肥前背振山进行种植,又根据宋医口传,著成《吃茶养生记》2卷,宣传饮茶治病养生之道,使饮茶之风在日本逐渐兴起,对日本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插图43)

不可弃俊芿,九州肥后人,曾于京都、奈良学习戒律。土御门天皇正治元年(1199,宋庆元五年)入宋学天台、禅和律宗。他先登天台山,后到庆元府(时明州改名庆元,升为府)雪窦寺、临安府径山寺学禅,又在庆元府的景福寺从如庵了宏大师学律三年,并随秀州的北峰宗印研习天台宗达八年。此后寓居临安府下天竺,广交禅、教、律名僧和达官公卿。宁宗嘉定四年(1211,顺德天皇建历元年)携佛经籍、诗文、儒经2000余卷回国。他在京都东山开创泉涌寺,传播律宗,后鸟羽天皇和顺德天皇都从他受戒。后堀河天皇安贞元年(1227),俊芿圆寂,日本天皇赐与“大兴正法国师”封号。他从明州带回日本的典籍,在泉涌寺大量刻印,史称为“泉涌寺版”。

希玄道元,俗姓源,京都人,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幼年出家,十三岁时于比睿山习显密之教。次年,于延历寺受菩萨戒,法名“佛法房道元”。十五岁入法然门下。十八岁入建仁寺从道元研习禅宗。后堀河天皇贞元二年(1223,宋嘉定十六年)三月,道元与师兄明全一起从博多搭商船启程入宋,从天童住持长翁如净禅师习曹洞宗,并求学于无际了派、宗月、月堂等著名禅师,尽得曹洞宗奥义。后来明全留在中国,理宗宝庆元年(1225)病寂于天童山了然寮。道元则在继承了洞山十四世祖的法统后,宝庆三年(1227)秋携明全遗骨及曹洞始祖洞山所著《宝镜三昧》、《五位显法》归国。先住九洲兴圣宝林寺,著《普劝坐禅仪》,作立宗开教之纲要。旋住建仁寺。后往山城深草兴圣寺,开始撰写《正法眼藏》。在兴圣寺住十余年后,因不堪比睿山的压迫,迁居越前。在越前,他得到了波多野义重的支持和布施,建大佛寺,后改名永平寺,以志祖庭。其禅林轨制,一依天童。道元的禅法,直接继承了曹洞宗天童寺正觉宏智、如净的默照禅风,提倡“只管打坐,身心脱落”,主张修证如一,成为日本曹洞宗的鼻祖。孝明天皇赐其“佛法东传国师”。后明治天皇增赐“承阳大师”谥号。(插图44)

圆尔辨圆,骏河人,从荣西弟子行勇、荣朝学法,为荣西为法孙。十八岁时于近江圆城寺出家,受戒于奈良东大寺,习大小显密之教。四条天皇嘉祯元年(1235,宋端平二年)入宋,历访天童、净慈、灵隐诸山,谒痴绝道冲、笑翁妙堪、石田法熏等名宿,登径山,继无准师范之法嗣。理宗淳祐元年(1241,四条天皇仁治二年),携佛教经论、章疏、语录及儒书数千卷归国,藏于京都普门院。他在筑前开创崇福寺和承天寺,并接受关白藤原道长的归依。此后应请为幕府的执政北条时赖和嵯峨上皇授菩萨戒。他的禅法称为“圣一派”,后称为“临济宗东福寺派”。著有《圣一国师语录》、《三教典籍目录》,被认为是对日本文化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闻阳湛海,泉涌寺俊芿弟子,四条天皇嘉祯三年(1237,宋嘉熙元年)首次入宋,参学于南湖晦岩,曾寄居于明州白莲教寺数年。后嵯峨天皇宽元二年(1244,宋淳祐四年)携经论归国。后深草天皇宝治间(1247—1248,宋淳祐七至八年),因仰慕白莲教寺的佛舍利,再度到明州。因闻阳湛海对白莲寺门廊殿阁有营造之功,得该寺佛舍利。后深草建长七年(1255,宋宝祐三年)归国后,把所得佛舍利供奉于泉涌寺,并定每年九月八日开舍利会,永以为例。

樵谷惟仙,童年出家为沙弥,十六岁在常乐教寺(今长野县上田市)学成天台宗法,又云游京都,跟泉涌寺律宗大师俊芿修习律宗佛法,又随园尔辨园学习禅法。南宋淳祐(1241—1246)初年,樵谷惟仙乘商船到明州,驻锡于天童寺。后经道隆推荐,樵谷惟仙又巡礼明州阿育王寺和奉化雪窦寺。淳祐六年(1246)春,他与兰溪道隆一同东渡日本。是年秋,樵谷惟仙再度到天童寺,投拜于别山祖智座下。景定元年(1260)秋,别山祖智圆寂,樵谷惟仙继续在明州诸大刹巡游育王寺、雪窦寺及丞相史弥远扩建的教忠报国寺(大慈寺)。景定四年(1263)十一月,樵谷惟仙拜物初大观为师,巡锡于阿育王寺和大慈寺。咸淳四年(1268)秋,樵谷惟仙归国,物初大观作《赠仙侍者回国》:“三应声中密意通,分明饭布裹春风。休论亲切不亲切,巨航回程至海东。”樵谷回到日本后,在信州依天童寺式样建寺院殿堂及丛林规则。崇福山安乐寺内保存至今的一座宋式三层四檐八角木塔,即为樵谷惟仙所建。

此外,据木宫氏《南宋时代入宋僧一览表》所列,到过明州的还有摄津三宝寺大日能忍徒弟练中、胜辨,京都东福寺圆尔辨圆弟子无象静照、无修圆证、无外尔然,越前永平寺希玄道元弟子寒岩义尹、彻通义介,京都草河僧海月明心,建长寺僧寂岩了惠,镰仓建长寺兰溪道隆弟子约翁德俭、不退德温、宗英,日向大慈寺开山祖玉山玄提等(《日中文化交流史》,第306—334页)。

镰仓时代,随着日本禅宗的兴起,日本僧除了大量入宋求法外,还积极邀请中国名僧前往播法,从而使禅宗在日本盛极一时。

在宋代明州与日本佛教交流史上,第一位前往日本的是天童寺僧寂圆智深。寂圆(1207—1299),河南洛阳人,幼年即在天童寺落发,为长翁如净嗣法弟子。道元归国时,寂圆本拟同往,但因如净病重而未能成行。理宗绍定元年(1228,后堀河天皇安贞二年),寂圆与弟子义云启程东渡日本,先住兴圣寺,继居永平寺,再赴大野郡万福山银杏峰麓坐禅修持。龟山天皇弘长元年(1261,宋景定二年)得檀越豪族伊自良氏资助,于建成宝庆寺,成为日本曹洞宗第二道场。寂圆主持该寺长达30余年,直至圆寂。

继寂圆之后为兰溪道隆。道隆(1213—1278)原是四川涪江县人,俗姓冉,十三岁时在四川成都大慈寺出家。后到浙江参学于无准师范、北磵居简、痴绝道冲等名宿,继而到天童寺参无明慧性习禅道,得承法嗣。据说他与入宋日僧明观智镜交往甚密,理宗淳祐六年(1246,后嵯峨天皇宽元四年),他携弟子义翁绍仁、龙江等数人从明州出发,东渡日本。他先到京都,访问了泉涌寺来迎院的友人明观智镜,二年后,在智镜的帮助下,移居镰仓寿福院。后深草宝治二年(1248,宋淳祐六年)十二月,因执政北条时赖的邀请,住于粟船常乐寺。建长元年(1249,宋淳祐七年),他在常乐寺修建禅堂,并上堂开讲,一依中国丛林制度,从而使常乐寺成为镰仓第一个宣扬禅宗的道场。同年,北条时赖为了实现自己的宿愿,选定在巨福吕地狱谷修建建长寺。五年后,寺院建成,由道隆任住持。到建长七年(1255,宋宝祐三年)二月,北条时赖又发起千人募缘,铸造了建长寺大钟,道隆亲自作铭文,自署“建长禅寺住持宋沙门道隆谨识”,日本自此有了禅寺的名称。次年,北条时赖又在建长寺旁边另筑最明寺,请道隆开堂说法,并剃度修行。由于道隆的传播和北条时赖的鼎力支持,向来和天台、真言混杂在一起的禅宗,至此确定了其独立的地位。道隆在日本弘法32年,致力于传禅事业,著有《语录》、《坐禅论》等。其弟子多达20余人,其中以苇航、桃溪、无及、约翁等名望最著,有“门下四杰”之誉。后宇多天皇弘安元年(1278,宋景炎三年),道隆圆寂于建长寺,日本龟山天皇赐谥“大觉禅师”之号。他的禅系称“大觉派”,后称“临济宗建长寺派”。

继道隆之后为西涧士昙。西涧士昙(1249—1306)为台州府仙居县人,俗姓黄,幼年入紫箨山广度寺出家。咸淳元年(1265),至苏州承天寺随侍石楼明,掌内记。旋至杭州净慈寺,参石帆惟衍。咸淳六年(1270),石帆主天童寺,士昙随行,并得嗣法。次年,应北条时宗之邀,从明州港渡海赴日。出行前,据说其师石帆作法语以勉其行。在日本,他历游京都、镰仓等地,与建长寺兰溪道隆、东福寺圆尔辨圆交游甚密。可能因士昙当时还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青年,资历与威望尚不能主席一寺,故在日弘法七年后,于弘安元年(1278,宋景炎三年)归国。此后,士昙又与一山一宁同行,第二次赴日,这时,崛起于漠北高原的蒙古统一了中国,中国的历史进入元朝统治的时代。

二、明州与高丽的佛教交往

宋代,明州与高丽的佛教交流也十分频繁,不少高丽僧人经明州港往返于中国与高丽之间,其中与明州佛教关系密切的有义通、义天、坦然等高僧。

义通字惟远,尹姓,高丽王子。幼年拜龟山院释宗大师为师,二十岁受戒,学习《华严经》、《大乘起信论》等。后晋出帝天福年间(942—944)到中国求法,初往天台山拜禅宗法眼宗二祖德昭为师,后经德昭介绍游螺溪院,从义寂习“一心三观”之旨,成为螺溪门人。北宋乾德五年(967),义通法师来明州候船,准备回国。明州郡守钱惟治请他去州衙说法,听后非常叹服,请求义通为他受戒。明州一些官员也随之拜义通为师。在众人力邀下,义通遂留在明州。次年,顾承徽舍竹湖坊的家宅为传教院,请义通法师住持安居。太平兴国七年(982)赐“宝云讲寺”额。宝云寺成为天台宗在明州的基地。天台宗由义寂得以中兴,而义通又将天台宗法传到明州,成为天台宗十六祖。义通多次在阿育王寺弘法,端拱二年(988)圆寂,建塔阿育王山,侍御史王伯庠作塔名。政和七年(1117),其墓塔又迁往古阿育王寺乌石岙。

义通在明州弘教长达20年,其学传台宗,行归净土,对后世影响深远。台宗名僧知礼、知白、遵式等均出其门下。

义天,俗姓王,号“大觉国师”,高丽王朝文宗王徽第四子。义天早年拜灵通寺烂圆为师,学习华严宗教义,因天资聪颖,自贤首教规,及顿、渐、大小乘、经律、论、章疏,无不探索,见闻渊博。太平兴国三年(987),宋朝汇集以前的中国佛教典籍,历十年之功,雕成《开宝大藏经》1076部。高丽国闻之,也想仿效,由义天受命监印。但义天深感“天台一宗,海东未举”,屡次向高丽国王请求到宋朝来求法,未得允准。元丰八年(1085),义天留书国王和太后,微服乘商船渡海到密州。高丽国宣宗命令元景、慧宣、道邻三人追踪到宋朝。宋哲宗闻知,派主客郎中杨杰前往迎至汴京启圣院,在垂拱殿接见。元祐二年(1087),义天在主客郎中杨杰陪同下,到达明州,安置在延庆寺。在明州期间,义天参谒了大觉禅师怀琏,并祭扫义通墓塔。复到奉化,朝拜雪窦寺。五月,在明州搭乘高丽朝贺使船回国。元祐五年(1090)后,义天在兴王寺刻印《新编诸宗教藏总录》、《续大藏经》,其中《续大藏经》共5048卷,大都为《开宝藏》所未收集。义天又在松山建造国清寺,创立高丽天台宗。佛寺建筑、宗教仪规,一切仿效浙东天台国清寺。当时名僧德麟、翼宗、景兰等都出其门下。高丽天台宗最早在唐代传入,但一度中断,义天再兴之,因此义天成为高丽天台宗始祖。

靖康元年(1126),高丽王遣使到明州,往延庆寺拜访慧光法师,赠法衣1袭,并将高丽刻印的佛经论疏200卷,委托他在明州流通。绍兴元年(1131),高丽僧人坦然慕浙东禅风,渡海至明州,下榻于阿育王寺,拜无示介湛为师。学成归国后,坦然继续研读无示介湛《语录》,并将所作《语要》、《四威仪偈》、《上堂语句》等,托人带到明州,转交无示禅师。无示大加赞赏,回寄衣体,确认这位异国弟子为传人。坦然圆寂后,高丽仁宗尊他为“天鉴国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宁波佛教的对外交流--五代吴越时期
下一篇文章:宁波佛教的对外交流--元代
版权所有:宁波市佛教协会 地址:解放南路12-14 电话:0574-87304414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0及以上版本 网站访问总次数:人次

浙ICP备12045262号 技术支持:宁波合益